锦绣小说【jxxs.cc】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之大考古家》最新章节。
当国家准备全力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很迅速的,尤其是封建帝王这种独揽国家大权之人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那就更容易了。
内阁众人出于自己的私心未能拦着皇帝,在兖州鼎还未送进京城证明其是真是假的时候,他们的行为被许多民间的读书人质疑,认为他们是媚上布利,非忠臣所为。
一时间说皇帝行为昏庸的少,猜测是不是皇帝身边出现了某些奸臣,哄骗了皇帝,而内阁为了讨好皇帝,纵容了皇帝昏庸的行为的更多,一下子原本名声不错的内阁成员纷纷被扣上了奸臣的帽子。
内阁众人之所以同意皇帝的行为原本就是为了自己的身后名,然而纵然他们想着等兖州鼎证明是真的之后名声自然会回复,况且为了以后长远的名声短暂牺牲一回也是有利无害的,但是他们也不得不去考虑万一真的是皇帝假怎么办?万一真的有人拿出了皇帝假的证据,以至于他们成了贻笑大方的罪臣又该如何是好?
虽然说周浦老先生已经站出来为皇帝证,而这位周老先生在民间的风声很好,不过一来,崇拜这位周老先生的多半是民间的普通百姓,读书人多受圣人思想的影响,认为子不语乱力怪神。
虽然这些读书人自己的心里或许会信上一些,但在面上他们还是标榜自己不信这些鬼怪之类的东西的,因此对于周老先生也就不那么崇敬,对于他的话自然也有了怀疑。
这二来嘛,自然是因为钦天监一向为皇家所用,是皇帝的应声虫,因此周老先生说的话自然也就没那么可信了,骗骗普通的老百姓还可以,但对于读书人来说就不那么管用了。
不过幸好皇帝早有打算,贾蔷一行人刚到济宁,郭庄郭老先生就带人迎了出来,另外与他们随行的便是孔家人。
孔家原就在山东曲阜,与济宁挨的十分近,而且孔家人在儒林当中声望很高,由他们出面,再加上当世大儒郭庄,这下子连怎么还叫嚣得十分厉害的读书人也都闭了嘴。
这些读书人可以无所顾忌的喷朝臣,喷内阁,甚至直言皇帝的不足,在外人面前尚且可以博得一个不畏权贵,关心天下大事的名声,然而面对孔家这样的庞然大物,跟郭庄这样极有名声的前辈他们也只能闭嘴。
毕竟就算得罪了朝廷,然而朝廷毕竟优容读书人,即便不做官,有个好名声,回家也能够养活自己,甚至过的还相当不错。
但要是得罪了这些前辈,他们可就前途堪忧了,这些读书人虽然非常愿意标榜自己是为君子,然而说到底也不过是一群有私心的普通人而已,明哲保身,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而这些读书人不但会明哲保身,还最会见风使舵,见此事已经有了定论,不必他人多言,不过两天的功夫,他们便已经琢磨出了锦绣文章,又带着当地有名的先贤长者前来拜见贾蔷,名义上说是恭贺陛下得天之幸,有如此功德,当为天下贺之。
有这样的事情,贾蔷自然不会推脱,为使者,贾蔷热情的接待了这些来自民间的恭贺者,他也认真的看了那些人炮制出来的贺词,当真是华丽至极,极尽赞美之能事,便是贾蔷看了也不免觉得暗自脸红,因为这贺词当中还捎带上了他,虽只占了一小部分,但也足够让人觉得莫名羞耻了。
但是这文章辞藻又足够华丽,非常有文采,让外人看了只觉得唇齿留香,心中回味不已,并不会让人觉得这只是一篇谄媚之词,由此可见这些读书人是多么狡猾了。
贾蔷虽然觉得这文章写得太过言过其实,便是他这种厚脸皮也难免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这种事情自然不能推辞,他连忙将这文章附在了自己给皇帝上的奏章当中,这也算是来自民间的声音了,自然要报给皇帝的。
不提这文章呈上去之后皇帝如何在朝堂之上大肆表扬了鲁地学子一番,其他地方上的文人官员也都慌忙上表恭贺皇帝,一时间到有颇有一些天下盛赞的情景。
为了讨好上司,某些人甚至能够牺牲自己,牺牲家人,而为了讨好皇帝,底下自然更有人花样百出。
虽然贾蔷跟皇帝都说他们在梦中得到了两位老国公的指点,但是为了更显真实,打捞兖州鼎还是花费了一些时间,而就在这短短的几天之内,山东的官员就折腾出了不少事情。
原先那些读书人写出了锦绣文章还是他们私底下联合,最后这才上报官府,送到贾蔷跟前。
而这些背后其实是官府的一次试探,毕竟有些事情官员也不好直接出面,更何况之前也不是没有过官员想要讨好皇帝谎称地方有祥瑞出现的事情,但都被皇帝直接斥责一顿,虽说没有直接被撸掉官职,但被皇帝恶了,前途肯定堪忧。
这些官员还把不定皇帝到底是什么想法,所以并未直接上阵,而是将这些读书人派到前面来打前站,便是说起来,也只能说是皇帝治国有方,百姓安居乐业,感激皇帝功德,自发的行为,与地方官府不相干。
现在一看皇帝对这些行为十分满意,这些官员便也顾不得什么了,直接亲身上阵,不但各种花样文章一一呈了上去,而且接连有祥瑞出现,什么灵芝仙草之类的不必再提,甚至还有人说看到了凤凰、神龙之类的身影,听到了它们的叫声,一看便知道是为了讨好皇帝才人造出来的祥瑞。
庆安帝并非傻子,哪怕在他治国之时有兖州鼎这样的国之重宝出世,那也没有叫这样的好消息给冲昏了头。
他自然能看出来其中的真假,不过这种时候他也不好开口辩驳反对,更何况这种造势的时候,这些人的奏本便也算是为兖州鼎抬高声势了。
便是庆安帝心中对这行为再不喜,为了兖州鼎,也只能装出十分欢喜的模样了,底下的官员便都以为自己讨好到了皇帝,行事越发猖狂起来,甚至还有人送来不少和尚道士,说是高人,其中还有长生之术、炼丹方子之类的,对此皇帝也只能留中不发,心中却暗暗计较起来,想着等到事情一了,再来发他们。
不说这些官员如何做派,兖州鼎被捞出来的时候,在泗水河畔,便有贾蔷这位皇帝的使者为主祭祭拜了上天、上古三皇五帝、还有太祖皇帝,当时河边围了不少百姓,也不知是自发而来还是被当地官员弄来的,不过这么多人围在这里气势倒是很足。
而第二天一早,贾蔷带的护送的队伍出了城门就发现有不少百姓携家带口,自发的准备好行李口粮准备跟着他们一路走到京城去,说是要沾染宝贝的喜气,也有说是要见识一番这样的盛事的。
贾蔷想了想,还是派人跟当地官员联系了一下,让他们帮忙劝阻一番,不过这些官员乐得看到这种情形,虽然口上说的真诚,但到底没真正尽力,因此最后跟着的还留了一大半。
只有那些年纪实在太大又或者身体瘦弱之人被留了下来,毕竟这是一件喜事,要是出了什么人命,当地官员也吃不了兜着走,因此他们还是将这些人给留了下来。
贾蔷见此,也只好分派出一些人手帮忙维持好秩序,免得路途当中生出乱子来,他又派人从中选拔出了一些人品好的领头帮忙管理,这才算是维持住了秩序,没有叫他们乱走。
沿途的官府听说了消息,忙派出人来送来吃的喝的,随后又有不少人听说了消息加入了队伍当中,当地驻守的军队也派来了队伍,帮忙管理护送,这才叫一行人平平安安的到了京城地界。
贾蔷早就派人通知了朝廷,因此他到了距离京城还有百里的地方就停了下来,随后便有礼部的官员带着人马将这些百姓安抚下来,并跟这些百姓们保证定让他们进京看到兖州鼎,这才叫他们安静的留了下来。
而从距离京城百里的地方开始,便有朝廷派来的官员一路前来迎接,越靠近京城,官员的品阶也越大。
到了距离京城三里远的地方,便已经是朝廷中官员品级最大的阁老、将军,还有那些王爷皇子为使者前来接应兖州鼎了,而到了京城的城门外,便是皇帝亲自率领了文武百官前来迎接宝物。
这种阵势百年难遇,便是史书上记载的也是寥寥无几,十个手指头都可以数的过来,由此可见,皇帝对这兖州鼎重视的程度,这也是因为九鼎在史书上太过神秘,而它代表的意义又格外不同,是由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中的禹皇下令铸造而成,更是为了镇压天下气运。
比起后来始皇帝所造的传国玺,它更加正统,代表意义也更加不一样。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锦绣小说】地址:jxxs.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